《福州日报》2012.11.7: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
发布时间:2012-11-13      浏览:81

  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

来源:福州日报         日期:2012-11-7           记者:李白蕾

         党的十六大召开10年来,福州全市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根据时代新特点,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大力开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共青团工作翻开了崭新一页。

青春在坚定信仰中绽放光芒

        经历了多年改革开放洗礼的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状况紧贴时代脉搏,虽然主流值得肯定,但也出现了信仰偏差、道德失范等新情况,青少年思想呈现出多元值得肯定,但也出现了信仰偏差、道德失范等新情况,青少年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团市委与时俱进开展思想教育,在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上赋予了它更多新的内涵。

         我们不会忘记,“神六”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来到福州的青少年中间,与“粉丝”们忆成长、聊梦想、谈航天,并寄语福州青少年,无论梦想有多远,无论理想有多高,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实现。

        我们不会忘记,闽江学院旅游系0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吴立斌带着爱心离开人世,他自愿无偿捐献的眼角膜让两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学生重见光明。团市委因此向这位我省首位自愿无偿捐献眼角膜的大学生发出表彰决定,追授他为“福州市优秀共青团员”。

        我们也不会忘记,每年总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走进青少年。校园里,“知荣辱、树新风、促成长”等体验活动伴着少先队鼓号检阅声轰轰烈烈展开;工地上,以促发展为目的的“高举团旗跟党走,青春奋进促跨越”等竞赛活动在飘扬的团旗中轰轰烈烈展开;在网络中,“我们一起让福州变得更美”、“网友节”、“青年歌手赛”等活动通过新媒体传播轰轰烈烈地演绎。这些活动无不激励着青少年奋发向上,自觉担当起祖国建设的历史重任。

青春在火热创业中活力飞扬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劳动力供求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青年就业形势仍很严竣。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共青团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的光荣使命,从就业培训工程、创业创新行动到建功新农村行动,无不彰显出共青团服务青年,助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情投入。


        福建工程学院毕业生陈龙不会忘记,他和创意团队能够施展才华放手一搏,缘于团市委为他们在海西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提供了2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所。


        首届“福州青年五四奖章”标兵李克海不会忘记,他从一名长乐农家小子变成拥有2000多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萝卜大王”,缘于团市委热情牵线,使他的公司成了永辉蔬菜直供基地。

        为整合团内外资源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福州青年创业服务网和青年创业热线开通了,青年农业专家服务团组建了。实施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年企业家“创业导航”行动、开办创业大讲堂、联合金融机构发放创业贷款、开通大学生就业直通车……YBC创业导师团壮大了,青年创业中心建立了,5000多名青年在各级团组织的扶持下,走上了创业之路,一大批团员青年正沐浴着团组织的关爱,走上创业致富的大道。

青春在和谐奉献中熠熠生辉

        许多人认为,“80后”、“90后”是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一群人,然而在志愿服务中,他们的坚强、无私、勇敢令人刮目相看。当代,众多青年人已把当志愿者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仅我市全面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10年来,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就从2002年的5000人发展到了今年的23.6万人。

         我们看到,“礼仪”、“消防”、“心理”等20多支专业志愿者队建立了,在“5·18”、“6·18”、“泛珠大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中,在“奥运会”火炬传递、“特奥会”、央视秋晚、元宵灯会等重大活动中,在春运高峰、抢险救灾的现场,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总是那么忙碌。
我们看到,在农村欠发达地区,一拨接一拨的大学生自愿来到这里支教、支医、支农,“两年无愧,一生无悔”是他们的选择。我们看到,在社区,在学校,36个社工服务站建立了,12355服务台成立了,迷途青少年有了知心哥哥姐姐,留守儿童有了引路的向导,农民工子女有了免费家教,闲散青少年就业就学有人过问和帮扶。我们看到,围绕“四绿工程”、内河整治、保护母亲河、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生态环保工作,青少年积极清扫垃圾、植绿护绿。我们看到,1400多万“希望工程”助学款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5000多名学子得到结对救助、重返校园,32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3万册图书进入了学校的图书室,1200多万元捐款送到了灾区。

        从学雷锋活动到下基层服务,从服务大型展会到参与环境综合整治,从关爱问题青少年到关爱留守流动农民工子女,青年志愿者的青春在和谐奉献中熠熠生辉。

青春在夯实基础中茁壮成长

        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加大团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好非公团建工作是突破点。团市委坚持党建带团建,探索建立“三联”机制(党团组织联建、党团服务联动、党团活动联创),全力推动“两新”组织、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团建工作,一张越来越健全的团建网络使分散的团员青年得以凝聚起来参加活动,感受团组织的关爱。

         我们看到,我市“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全覆盖”,团组织从原来覆盖382家企业到现在覆盖10892家企业,成立了19家市县两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组织,其中仅流动团员服务站就凝聚3万多名流动团员,为他们提供教育管理、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关爱帮扶、人才培训等服务。
我们看到,抚州驻榕团工委等18家市县两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组织挂牌了,通过困难帮扶、公益交友等活动,为2.7万名外来务工青年营造温暖的“家”。

         我们看到,新一轮镇(街)团组织换届首次配备编外副书记,辖区企
业、高校的优秀青年和大学生村官都成为这一职位的热门人选  我们看到,在榕高校优秀团干来到县区团委挂职,在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协调资源支持基层团组织工作等方面发挥聪明才智。
        科学发展绘就宏伟蓝图,火热青春谱写壮美诗篇。在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建设中,榕城团员青年将继续以火一样的青春激情,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奏响更加激昂奋进的青春之歌。